凌翰科技 文山州有了农资配送商务平台

用户投稿 32 0

文山州有了农资配送商务平台

凌翰科技 文山州有了农资配送商务平台

图为举行开业仪式

本站讯 6月30日,州农资公司配送中心暨农一网工作站开业。该配送站由州农资公司和云南凌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在我州以乡镇为单位构建代购服务点,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把优质廉价的配套农资产品及种植技术送到农户手中,以降低生产成本,缓解农业种植产业压力。

据了解,随着我州以三七为代表的多种农作物价格下滑,农户亏损严重。同时,农资行业也遭受重创,农资批零店关门的不在少数。农户迫切需要稳步提升种植品质的同时降低种植成本,农资行业也需要性价更高的产品资源及稳定的资金流转。充分分析了我州农资行业及农业种植产业的现状后,在州农资公司的协助下,由云南凌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农一网电子商务的新型农资运营模式。农一网产品均由中国农药协会监督管理上线,配套产品为16家国内百强农药企业提供,由州农资公司进行二次监督把关,农户在该平台上能买到优质廉价的农资产品。农一网在我州运作后,将开展微信平台、技术培训、店面设计、配送支持、试验示范、专家坐诊等一系列服务活动。州农资公司配送中心暨农一网工作站成立后,计划今年建立代购服务站30家,合作基地10个,完成销量150万元;明年建立代购服务站60家,合作基地30个,完成销量500万元;2017年完成全州所有乡镇代购站点布局,完成销量1000万元。该配送站引进新型农资市场运作模式,帮助农资经销商获利的同时降低农户种植成本。同时,提高从事农业人群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加快产业信息交流,对引导我州农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记者魏兰 实习生陈振财)

老电厂寻新记(新春走基层)

凌翰科技 文山州有了农资配送商务平台

■本报记者 吴莉 通讯员 周宝桓 文楚

凌翰科技 文山州有了农资配送商务平台

图为宿州电厂熔盐储热盐罐封顶吊装场景。 文楚/摄

1月25日,寒风劲吹,阴雨绵绵,记者来到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宿州电厂(以下简称“宿州电厂”),看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两座十几米高的熔盐储罐巍然矗立,工人们在巨大的钢铁结构间穿梭,机器的轰鸣声、工具的敲击声、吊车的倒车声交织在一起。

这里是世界最大熔盐储热耦合煤电工业热电解耦项目,也是国家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的施工现场。春节临近,建设者们依然在岗位紧张地忙碌着。

走近储罐,记者抬头望去,两名工人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正围绕着储罐进行罐壁热处理。他们穿着厚厚的工作服,戴着安全帽,一位工人双手紧握焊枪,专注地对准罐壁的焊缝,焊枪喷出炽烈的蓝色火焰,火焰所到之处,储罐上的水珠瞬间变成一团团白雾,电焊机发出“滋滋”声响,另一位工人紧紧盯着罐壁,不时地调整设备。

“我们已经干了8个月了,项目现在进入‘吃劲’阶段,不仅要赶进度,还要保证高质量,年初二就开工,预计今年5月就能建成投产。”项目建设方东方电气现场负责人、安全监督李镛和记者说完又急匆匆赶往另一个现场。

熔盐具有高沸点、低黏度、低蒸汽压力和高体积热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传热储热介质。熔盐储热就是利用熔盐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产生的温差实现热能存储,在电力供给盈余或电力需求低谷时,将电力以热能的形式储存起来,在需求紧张时再释放出来,相当于给火电机组配备一个“充电宝”。

宿州电厂熔盐储热项目部负责人廖世伟介绍,项目建成后,可以有效解决机组供热和供电难以兼顾的矛盾。在提供连续工业供热的同时,原有的2台35万千瓦供热机组负荷可由80%提升为100%额定负荷,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80兆瓦时,可满足宿州市50多家工商业企业用热需求,全年可减少6万吨燃煤和8.5万吨碳排放,对改善宿州市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提起这个项目,宿州电厂副总经理倪宏宁,这位干了30年的“老火电”笑着说,“熔盐储热项目历经‘死而复生’,我也经历了从否决到支持的反转。”

成立于1958年的宿州电厂,两台火电机组主要用于城市供热。然而,在“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和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形势下,传统火电企业受到很大冲击。作为能源保供的“压舱石”和“调节器”,火电机组调峰和启停变得更加频繁,非停和降出力管控也更加严格。

同时,宿州市内还有其他两家火电企业,不仅装机规模大于宿州电厂,而且煤价成本也很有优势。倪宏宁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热用户座谈会上,用热单位负责人发问的情景:“你们厂能不能满足宿州市招商引资企业供热需求?需要多久才能解决我们供热压力不稳定的问题?你们不行的话,我们就要推动政府实现一网多源!”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作为一家典型的“城中”老电厂,拓展火电项目不现实,要生存下去只有顺应新时代谋求新发展路径。

怎样既能保障原有供热又可以增强火电调峰能力呢?经过多次认真考察评估,2022年,宿州电厂向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提出建设熔盐储热项目的申请,倪宏宁恰是时任项目审批部门负责人,但是按照当时的政策测算,项目不仅需要3.4亿元的高额投入,而且不具备经济效益,项目因此被暂停。然而,不久后,国家出台了容量电费相关支持政策,项目建成后在解决电热矛盾的基础上,可增加容量电费收入约400万元。

巧合的是,倪宏宁随后调任宿州电厂副总经理。于是,通过与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多次可行性研讨,宿州电厂成为国家能源集团熔盐储热技术耦合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的应用研究试点之一。2023年3月,安徽省能源局复函为技术创新项目,2023年5月,项目获得国家能源集团2023年度第一批科技项目立项。2024年3月28日,国家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在宿州电厂正式开建。

就这样,倪宏宁从项目的否决者变成了推进者:“熔盐储热技术项目开辟了燃煤机组转型的新路径,推动燃煤机组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这是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探索,对维护我国能源安全、实现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行业发展趋势,将为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开拓新的方向。”

这只是近年来宿州电厂探索新动能的一个缩影,他们还把目光瞄准了新能源产业。2023年12月31日,宿州电厂大营50兆瓦风电项目按照节点计划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目标,这是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在区域内的首个风电项目,同时也是宿州电厂向“新”出发迈出的重要一步。

作为安徽新能源市场发展的后来者,宿州电厂看准了就抓紧干。不仅在大营镇,走在灵璧县浍沟镇郭海村,不时可以看到一台台崭新的风机井然有序的堆放在地上正待安装。

“发多少卖多少,我们是有电不愁卖!”灵璧风电项目经理凌翰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灵璧风电一期项目已全容量并网,二期并网8台风机,占全容量50%,三期乡村振兴风电项目2025年内开工,四期五期已和灵璧县政府签订开发合作协议。

新能源领域发展的势头让宿州电厂在这条新赛道上蓄劲发力。2024年,宿州电厂新能源装机容量已占总装机容量的18.87%,新能源业务收入较2023年增长186.33%。

“作为一家具有67年历史的城市热电厂,近年来我们坚持创新发展,续写了老电厂发展的新篇章,已从单一的热电联产升级为集风、光、火、储、热为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供应商。我们将继续探索发展新路径,让高效清洁的绿色能源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宿州电厂党委书记吴德伟说。

相关问答

南京银城装饰设计

设计可能比较麻烦,不过你可以按照下面工程进行构思和设计1、拆除工程:拆除一些非承重墙、门洞、多余结构等。2、水电工程:包括给水管和排水管重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